名家点评  Expert comments

对书画作品等艺术品加以评价,说出各名家的观点、看法、建议、意见!

To evaluate the work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other works of art, say the experts' opinions, ideas, suggestions, opinions!

郭大卫品评郭万泉书画作品

 祖籍莆田沿海忠门的郭万泉,从莆田一中毕业后,考入南京航空学院,后一直在湖北诸葛亮故里襄阳古隆中从事航空科研工作,担任高级工程师。他孩提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,求学时期深得老师奖掖,书画技艺突飞猛进。在那动乱期间,他潜心于书画的学习与研究,并投身于国防“三线”建设。身处文化浓厚的鄂中襄樊市,苦心经营,默默耕耘于翰墨园地里,贪婪地吸纳“经典华章之河滨,历代名家之精粹,唐宋诗词之奥妙,米芾书画之哲理”艺术营养,耳濡目染,且“朝于斯,暮于斯,他的文化底蕴不断得以充实和提高。”经过一番艰辛的艺术实践,“他终于成功了!他的书画艺术风格已经逐步形成,他的书画艺术作品已逐渐被社会所承认!”
  出版于去年的《郭万泉书画集》,乃是他长期努力奋斗于书画园圃的心血结晶。然则,故乡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启蒙,给他打下了深深的根基。壶兰骄子的蔡襄、吴彬、李在、曾鲸和郭尚先等书画名家,牢牢地渗透在他的骨髓里、血脉中。再者,故里的文化与中原文化在他身上得到了圆满的交融、糅合,折射出令人称赞的艺术火花,使他形成一个娟秀、潇洒、庄重、浑厚的书画艺术风格。也使他的书法个性有机地融洽于“南帖北碑”的最佳结合。这可以从他的诸多行草书体中窥见端倪,尤其是楷书作品。天时地利造就了这位学者型(自然科学)书画家。其实,时代亦遴选了这位科技专家兼书画家风格,岂不是壶兰的骄傲?
  展卷品赏国画大师刘大为和国学大师文怀沙题签的《郭万泉书画集》,那笔精墨妙的对联、横幅及扇面等不同形式作品,以出奇制胜般的引人入胜。那楹联“传家有道惟忠厚,处世无奇但率真”作品,用娴熟的行草书体一挥而就,统篇气韵生成,融会贯通。墨迹既有帖学风韵,又有碑学气度,碑帖相溶。其线条韧性中藏温柔,遒劲中蕴含刚健,两者兼而有之。从某些笔意看,乃出处于米南宫的韵味风神,又不失为“二王”骨气品格。“真水无香”作品,落笔以中锋快写为基调,运转如行云流水一般,畅达无拘,悠然自在。再观赏其对联中堂式作品,“积德前程远,存仁后步宽”,大破写帖的藩篱,一展碑刻风采。线条极其稳健、凝重、坚韧,如锥画沙屋漏痕。一幅展现北方碑韵旋律之章法,披露在读者面前。类似这样的笔墨效果还有“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”和王维诗句“桃红复合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”。结体严谨,线条富有弹力,犹如刀刻斧削,力鼎千钧。
  郭万泉的隶书颇有特点,取法于所有汉隶,尤其对《曹金碑》、《张墨女碑》等用功最勤,得之神韵,且有自己的面目。在行笔上随意洒脱,任意挥毫,率意明快,并大胆从某一笔画上作夸张处理,轻重有别,浓淡相宜,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。他的篆书作品,别有一番情趣,既遵循古人法道,又凭藉手中的灵活巧妙,在运笔上体现出湿燥、松紧、粗细等书法艺术之法度。郭万泉的画以花鸟及人物写意为主。写法灵活多变,中锋侧锋重锋兼容并色,藏锋露锋交替运行,构成了苍老挺拔的梅花、饱经风霜的青松、俊逸劲节的修竹,以及随风摇曳的兰花、紫藤、荷花……那活脱脱的公鸡母鸡,在庭院里树荫下,蕴涵着吉利、富贵、喜庆、向上的预兆。
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郭万泉的书画艺术造诣,达到如许的荣登大雅之堂,非一朝一夕和先天的禀赋所能达到的,而是经过千锤百炼,不知疲倦的实践与探索。年届古稀的郭万泉先生,还是一如既往地默默耕耘于文房四宝间,不满足自己的水平,继续努力,去攀登书画艺术高峰。